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

食物回收初體驗 (民間篇)

食物回收初體驗 (民間篇)

每年,每球有20億人正在挨餓。另一邊廂,富裕之地如香港每天把約3000多噸食物送到堆填區。

早前有到回收食物的機構體驗,想跟大家分享:

1. 第一次是跟婦女協會到長沙灣一帶收麵包,一晚約收5間,每間起碼有20-30個麵包,都是家庭式的店舖,收到即時在中心派給區內老人家。這次經驗有點特別,因平時已有幾位長期協助的當區婦女收麵包,故幫手時好像有點搶她們生意,原因是當我拿著一小袋麵包回中心時,其中一名婦女原來釘中我手中拿的那袋麵包,故回中心前向我要並預先收起。回到中心姑娘容許她們先選麵包,其實也是獎勵義工的好方法,只不過長期義工生怕我會減少她們的好處似的。但其實當日即時派麵包時,看到老人家拿到麵包是很開心的事,雖然自己沒幫了很大忙,最大功勞是在當天幫忙登記老人家的名字、電話及住址,日後會有社工上門探望她們,這是一個十分好的社區關愛平台。


2. 大埔食德好已有良好的網絡,基本上每一間的菜店也願意給予菜,當然跟商販打好關係的事前工夫並不可少,而且清潔工人也幫了大忙,這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有好的效果。而且,設有廚房,故義工們可以先進行事前處理,及把食物存起來並用來煮成美味的六碟一。別看少桌上的菜,印象中負責人用約30小時去處理食物(包括收集、分類、洗切、想菜單等),供區內有需要人士以低價享用。當天有幸吃到負責人煮的美味佳餚,很開心的一天。值得一提,當天有老婆婆送我們一堆魚,但原來礙於要冷涷及儲存問題,一般來說都不會收肉/海鮮的,故當天部份由義工帶走,那肉/海鮮應該怎樣避免浪費呢?



3. 上星期跟民社到九龍城街市宣傳及即時收集剩菜,由於義工多為上班人士,故開始行動時,已有不少菜販關門,但也不乏好心的老闆,雖是第一次見面,但當了解清楚我們的用意後,便主動的把菜捐給我們,這些都是有菜捐菜的好善長啊!

在九龍城街市收菜當日,我們一眾義工更乘的士到黃大仙另一個村派菜,菜則另call車運到該村。問題來了,坐的士錢及call車錢未必能抵銷拾到的剩菜的價值,而且現場所見,不少街坊也是對我們一堆人圍在一齊做什麼是不知道的,故可能用這些錢做補貼義工交通費或宣傳更為實際,可以讓更多義工參與及老人受惠。

要看著食物眼白白地浪費?
農夫辛辛苦苦在田裏用幾個月時間培育出來的食物,我們應該要吃而不是要丟,但處理大量剩菜的問題豈能只有幾個熱心團體,數十名熱心的大使? 其實這些食物回收機構是長期需要義工的,如您有時間,可以找我或上網找服務機會以協助/體驗一下。同樣,如果可以當區處理及有當區的居民幫忙,相信必能事半功倍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般機構收剩菜的時間多數於6時多,故有心的打工仔想幫忙,先決條件是能準時收工及能趕到要幫忙的街市,而且要先"打底",沒有時間供您吃一頓舒適的晚餐。而收麵包時間約8時至9時,因要在麵包店收工前才可以去拿。

麻雀麻鷹齊減廢?
堆填區擴建的話題正是本期熱話,堆填區令人覺得避之則吉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臭味,實質來自腐爛的廚餘,家中的、食肆的,全港所有人也是有份兒。如果您有到過堆填區,應會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生態系統─麻鷹!牠們其實是被廚餘的"香味"吸引,在上空飛來飛去,等機會去消化廚餘。我們是否真的要等麻鷹和市區的麻雀去消化我們吃不下的食物呢?還是可以在源頭先減少自己的浪費呢?

解決之法

街市剩菜、飲宴、自助餐、超市長期放滿食物也是香港人浪費的現象,我們每個人也有份兒。縱使我們未能即時改變這些現象,但把它們變大家關心的問題,亦可推動政府及商人多行一步。

其實用相同的錢去享受更高級的食物及環境是比"勁食"及吃次等的食物更好! 故「貴精不貴多」可能是我們香港人(包括我)要共同學習的一個課題!

「按量點菜」是珍惜食物的其中一個方法,如果真的吃不完的話,「打包」亦是我們需要共同學習的美德及文化。


P.S. 很快又會再去考察跟食物有關的設施,到時再跟大家分享!=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